有一個名詞叫做“蟄居族”(hikikomori),在日本有541000名年齡介於15到39歲的人是“蟄居者”。日本政府將那些近6個月裡一直宅在家,除了家人不與任何人互動的人定義為“蟄居族”。
從詞語組成上看,hiku的意思問“拖、拉”,而komoru的意思為“孤立自己”。“蟄居族”的標准定義為“嚴重缺乏社交”。這種現像在1978年的時候第一次被定義為“退縮性精神疾病”,1990年日本的精神病學學家對其進行進一步描述,2000年成為國際性的話題,2010年的時候作為一個外來詞被添加進《牛津英語詞典》中。

據Takahashi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想動員這些“蟄居族”讓他們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所面臨的人口下降問題做一些貢獻。從健康角度來說,這些自我孤立是十分可怕的: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孤獨產生的死亡風險比得上肥胖。
2015年的一份報導當認為成為“蟄居族”有三種可能。第一種:過度依賴性的年輕人在他們的家庭中沒有獲得自治權,也沒有學會信任他人。第二種:無法適應相互依賴關係的年輕人,他們在不健全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在學校裡被欺負無法適應學校的各種關係。第三種:反依賴年輕人,背負了過高的學業或職業期望,讓他們產生了退縮的心理。
“蟄居族”算是日本精神健康界的流行文化。2010年雜誌《神經與精神疾病》上的一篇論文中提到“蟄居族”是外行人用來描述一些不常見的精神疾病,而精神健康專家則用它來談論一些其他事情。研究人員還參考了2008年的一項研究,97名被診斷為“蟄居者”的患者中有26%有焦慮症,8%患有精神分裂症,23%有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礙,這表明“蟄居”可能是許多潛在精神疾病疾病的共同表現,當然也可能因為條件有些存在診斷不足的情況。2011年,一項關於飛行員的研究中發現這種逃避社會現象的存在世界各地,但令人驚訝的是,日本醫生卻認為沒有對其進行預先乾預的需要,而其他國家的醫生則建議進行住院治療。
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文化人類學家Amy Borovoy認為日本社會較少精神疾病報告並不是社會心理健康狀況良好的表現,恰恰反映出其嚴重程度。她在2008年的一篇論文中寫到:“醫生考慮到家庭的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大精神疾病的診斷是有可能的。”如果安倍想要讓這些“蟄居者”走出家門,改變這種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文章參考】 煎蛋網

發表評論

Subscribe to Posts | Subscribe to Comments

- Copyright © AICL社群娛樂集團 - 網站區 - Date A Live - Powered by Blogger - Designed by Johanes Djog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