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s://psychology-spot.com/dunning-kruger-effect/

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又稱達克效應,一言以蔽之:知道越少,反認為自己知道的越多。這是一種認知偏差,越是缺乏技能、能力和知識的人,往往越容易誇大自己的能力和知識。結果就是,這種人更容易成為“臭屁者”(ultracrepidarian):即對所有聽說過的事兒都能表達觀點,卻對這件事本身一無所知的那種人——不過這種人卻堅信,沒有人比我更懂××。(譯註:原句為...but they think they know a lot more than the others.)

問題是,達克效應的受害者們不光是發表觀點和意見就罷休,他們還會嘗試著強加觀點於他人,彷彿他們掌握了絕對真理,相形之下的其他人,自然都是無能或蒙昧之輩。顯然,和這種人打交道並不容易,因為他們的思維往往非常剛硬。

罪犯想用檸檬汁使自己隱形

在上世紀90 年代的匹茲堡,發生了件堪稱驚奇的事兒。一名44 歲的男子,一天內搶劫了兩家銀行,而且還沒遮臉,也沒隱藏身份。顯然,這次犯罪之旅注定短命,該名男子立即就被捕了。

被捕後,這位名叫McArthur Wheeler 的男子在認罪時表示,他原本在臉上塗了檸檬汁,應該能讓他的臉在攝像頭中隱形。“但是我塗了檸檬汁的呀!”這就是他被捕時的應對。

之後不久就弄清楚了,塗檸檬汁這個點子來自於Wheeler 的兩個朋友的玩笑話,說他們會用這一技術去襲擊銀行並避免被抓。Wheeler 測試了該項技術建議,在自己臉上抹了檸檬汁,並拍了一張看不到自己臉的照片。很可能是因為拍錯了吧,但是,這個“測試”對於Wheeler 來說卻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他決定,去完成自己的“天才”計劃。

這個事件流傳到了康納爾大學,學校裡的社會心理學教授David Dunning 根本不敢信這事兒。他不禁好奇:我的無能,真的能夠讓我對自己的無能視而不見嗎?

這份好奇,驅使他趕緊開始了和同事Justin Kruger 的合作。然而,他們進行了一系列實驗所得出的結論,讓他們進一步感到震驚。

誕生了達克效應的研究

在同一系列的4 項實驗中,心理學家分析了人們在語法、邏輯推理和幽默這三個領域內的能力。

實驗要求參與者評估自己在上述領域內的各項能力。之後,他們接受了一系列測試,這些測試的目的就是評估他們的實際能力。

結果研究者們發現:能力匱乏越嚴重的人,越是意識不到這一點。弔詭的是,能力最強或最擅長某個領域的人,卻通常會低估自己的技能和知識。由此,達克效應誕生了。

這些心理學們還總結出某個知識領域的無能力者特性:

– 無法探知及認識到自己的無能

– 通常也識別不出他人的能力

有關這個效應的好消息是,它會隨著人們能力水平的提升和對自己局限的了解而淡化。

我們知道的越少卻反認為所知越多,這是為什麼?
這個不合實際的概念有個難題,就是為了做好一件事,我們必須要具備起碼的技能和能力,才能準確估計自己的未來表現。

比如,某人可能會因為根本不了解任何音樂,也不知道控制音調、跟上節奏的技巧,就自認歌喉優美。他就會形容自己“有天籟之音”,實際上卻五音不全。

拼寫也是同理:如果不了解拼寫規則,我們就沒法子知道錯誤,也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處,進而就會覺得不會犯拼寫錯誤。

實際上,達克效應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隨處可見。惠靈頓大學(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的一項研究表明,有80% 的司機認為自己高於平均水平——當然,這在統計學上根本不可能嘛。

這一認知偏差在心理學領域同樣存在。之所以有人說“最好的心理學家就是我自己”,恰是因為他們完全不懂專業人士能夠給他們提供什麼樣的幫助,更不了解眾多心理學技巧的複雜性。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認為自己已知曉了所有必須了解的東西。這就讓我們變成了封閉的人,帶有偏見地表達觀點,還當成絕對真理。

為自己著想:如何將達克效應最小化

我們都會因為計算錯誤、知識(不足)以及預見(偏差)而犯錯。世事總是充滿了史詩級的經典錯誤,比如地標建築比薩斜塔——在建造完成前,它就已經開始歪了。而就在幾年前,法國政府花費150 億歐元買了2000 列新火車,然後卻發現,這些列車太長了,國境之內有1200 座車站無法容納,後續又不得不追加投入來改造車站。(譯註:事發於2014 年,且新聞報導稱火車“太寬”而非太長。)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因為經驗不足或高估自己的能力而犯錯。錯誤並不消極,我們也絕不能逃避,而是可以把錯誤轉化成學習工具。不過,我們也決不能被同一塊石頭連續絆倒,那實在是太讓人洩氣了。

我們必須注意這種認知扭曲,能力不足和缺乏自我批評不僅會帶來錯誤的結論,還會讓我們決策錯誤,最終傷害的還是自己。

也就是說,在某些情況下,貫穿我們生活的“失敗和錯誤”,其責任並不在於他人,或者運氣不佳,而在於我們對自己的評估有錯。

想要將達克效應的影響降到最小,避免自己也變成那種對任何事情都能誇誇其談、實際卻一無所知的人,做到以下簡單幾條就足夠了:

– 至少知曉,有這種認知偏差存在

– 為質疑、不同的思考和做事方式留有空間

– 在表達自己觀點時,始終尊重他人。無論對自己的觀點多麼充滿信心,都不要強加於人

我們必須記住一點,沒有人可以全知全能所有學科主題,我們都有局限,還會忽略一些事實。因此,更好的生活方式就是:保持謙遜,保持學習的心態。

不承認能力不足或無知的人,該怎麼對待?

有些人評論非常尖刻,尤其是對討論的主題一無所知、還會貶低他人觀點,這就讓人特別不爽了。我們對此的第一反應通常都是惱火、生氣。這種反應完全可以理解,可它真沒啥用。相反,我們必須學會保持冷靜。請記住,只有你給它提供能量,或者認為它重要,它才會傷害你。(Remember that it can only hurt you what you give it power, what you consider important.)當然了,有些人並不是某個問題的專家,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那麼,他們的觀點也理應不重要。

如果不想讓對話超出範圍,可以簡單說:“我聽過你這種說法。多謝”,結題。如果你確實很想讓這個人認識到自身說法的局限,那麼你能做的,就只有幫助他/她提高對於這一問題的技能了。

避免使用“你都不知道你自己在說啥”或“你不懂”這類說法,因為這麼說只會讓對方感覺到很重要(feels attached),產生防禦姿態,並拒絕你的提議。其實,不妨提出一個新的觀點。你可以說:“我聽了你說的,現在假設下,事實並不是完全按那樣發展。”目標就是,讓這個人能夠對不同的觀點和做事方式,產生一種開放的態度。

還可以提出這種說法,說我們在某些​​領域都不怎麼懂,甚至深感無知,但這也不是壞事啊,正是繼續學習和不斷成長的難得機會。



【文章參考】 煎蛋網
【文章翻譯】 極夜圍爐
【文章整理】 AICL

發表評論

Subscribe to Posts | Subscribe to Comments

- Copyright © AICL社群娛樂集團 - 網站區 - Date A Live - Powered by Blogger - Designed by Johanes Djog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