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dit: 銳景創意

最近公佈的一項研究表明,社交媒體的使用會之間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導致抑鬱和孤獨感的增加。在一項實驗研究中,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跟踪大學生三週,請他們每晚發送一次手機電池的使用情況(用來表明他們每天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實驗組的學生被要求花在Facebook,Instagram和Snapchat等社交平台上的時間每天、每個不得超過十分鐘(也就是一天內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總共不超過半個小時)。對照組則無需改變他們日常的使用時間。研究人員發現學生們的“錯失恐懼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和焦慮感都有所減少,這可能是因為實驗三周里的自我控制。似乎只要意識到自己每天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就會幫助控制和減少對錯過他人“動態”的焦慮感。但有趣的是,實驗組的學生們在三週後孤獨感和焦慮感還是會明顯低於對照組的。

這一發現令人大開眼界,許多研究都表明了社交媒體的使用與消極的心理症狀的關係,這種消極症狀包括抑鬱、焦慮、孤獨、甚至會導致自殺的一些心理問題。消極心理狀態與社交媒體的使用的關係在那些重度社交媒體使用者的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雖然研究人員一直在收集體現其相關性方面的數據,但仍然還不明確:是不是那些本身就感到沮喪和孤單的人更傾向於尋求社交媒體的慰藉,從而導致他們使用得更多?還是社交媒體的使用會直接導致人的負面情緒呢?這項研究為這個問題提供了初步證據。

為什麼社交媒體讓我們感到孤單?

在研究社交媒體導致消極情緒時,問題來了:為什麼?為什麼使用社交媒體會導致這些問題?難道使用社交媒體的目的不是為了增加和加強與他人間的聯繫麼?看看周圍每個人都在使用著的社交軟件,毫無疑問我們的聯繫確實是更緊密了,但是這些“在線”聯繫似乎並沒有使我們得到情感上的慰藉。在每天使用社交媒體幾個小時而忽視了面對面的交流後,人們反映會感到更加空虛和被孤立。當人們麻木的翻看著“某圈”、“某空間”時,他們會拿自己去與他人比較,這就會導致嫉妒、被排斥,還會因為怕錯過什麼“大事兒”導致“錯失恐懼症”。更值得關注的是,對於那些自我認識形成期的青少年,他們該形成的真實的自我意識會被“討好人格”所破壞,而用積攢下來的“好友”和“粉絲”的數量來衡量自己的價值。長此以往,他們會沉浸於“虛擬社交”中,而恐懼那些對身心有益的現實中的社交活動。最終,很多使用者反映,社交媒體剝奪了他們的睡眠時間,而睡眠時間的減少又會導致更差的心理狀況。

雖然這些發現對那些青少年的家長們不是個好消息,對於那些沉溺於社交媒體的個體,這項研究的結果會在某些方面對你有所助益,你無須通過快速戒掉社交媒體和拋棄手機來讓自己恢復正常,這種“禁慾”式的方法在當代社會裡是不現實的,尤其是對年輕人來說。研究表明,人們更應該注意的是社交媒體的使用方式。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八種方式:

1.刻意控制“訪問”社交媒體的時間,不要讓自己時刻沉浸其中,把各種平台當成是你要去“訪問”的地方。刻意的定一個“訪問時間”、“訪問時長”和“回家時間”。雖然研究建議人們應當把這個時間控制在每天30分鐘以內,但這並不一定適合所有人,還是要關注你對“訪問”的渴望,關注你想要的“訪問時長”,然後“結束訪問”回到日常生活中來。

2.關閉“通知”和程序,在下次“訪問”之前就不要再去想它了。收到消息通知而不去查看那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乾脆設置成關閉“通知”,省得被消息“饞著”自己。如果是在電腦上的話就關閉網頁。如果你總被提示音打斷的話,是很難專心去做該做的事兒的。

3.主動的參與到網絡社交中,而不要只是被動的接收信息。一些研究證明,那些被動的接受平台上的信息的人,比那些積極參加到網絡社交中的人(比如發表評論、點“贊”或者“轉發分享”)更容易收到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所以當訪問社交媒體時,有意識的去嘗試與他人的互動吧。

4.限制所使用的社交平台的數量。一些研究表明,使用越多的社交平台,就越容易沮喪和焦慮。實際上,在一項研究中,參與者所使用的社交平台數量與心理問題的關聯性要高於在平台上面花的時間。

5.睡前一小時不要碰電子設備。導致心理問題的睡眠缺乏與使用社交媒體有關,原因有二:一個是因為電子設備的光線會抑制褪黑素的產生。其二,許多人反映說睡前查看社交媒體的時間比他們自己計劃的要長的多,不知不覺中睡眠時間就被侵占了。這對青少年的危害也更大。

6.增加面對面的交流。花時間與你關心的人在一起比互發消息對心理健康要好得多。研究表明,當你使用社交媒體去促進有面對面交流的朋友們的關係時,它似乎就不會對情緒產生負面影響。相比之下,那些主要通過社交媒體與人互動的人(特別是與那些他們從沒見過的人),這種互動反而會激發負面情緒,使人感到更加孤獨。

7.多參與現實世界中的活動。從2010年前後智能手機廣泛普及以來,調查顯示青少年外出與朋友玩耍、看電影、讀書看報或者參加社交活動的次數要少得多。而較少參與現實生活中的活動的青少年會表現得更加消極和焦慮。如果你已為人父母,要幫助你的孩子找到一個“屏幕外”的興趣。如果你是個成年人,想想你在擁有第一部智能手機前的愛好,放下手機,投入到那曾經的愛好中去。

8.認真聆聽,全心全意的陪伴。與他人在一起時,將手機調成靜音放在一邊,與你的眼前人共度美好時光。保持目光接觸,聆聽他們的聲音。對感興趣的“點”提出問題,增進交流,對方也會感受到你的投入,這是我們能送給身邊的人最好的禮物。

上述的方法對一些人來說可能太“小兒科”了,對一些人則可能太“理想主義”,但不管是各種研究還是我們自身的感受,我們都能意識到我們在社交媒體上花費的時間越多,我們的情緒和各種關係就可能會越糟。不管是科學還是現實都已經告訴了我們哪些是有益的,比如與關心的人面對面的交流、運動、良好的睡眠和各種有意義的活動。我們可以慢慢減少“下拉”的次數,這樣也許會使我們感受到與他人和生活更緊密的聯繫。





【文章參考】 煎蛋網
【文章翻譯】 行走的五花肉
【文章整理】 AICL

發表評論

Subscribe to Posts | Subscribe to Comments

- Copyright © AICL社群娛樂集團 - 網站區 - Date A Live - Powered by Blogger - Designed by Johanes Djog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