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to Home »
- 人生勵志 »
- 【人生勵志】別讓焦慮控制你的人生
摩拜被美團收購時,一篇名為《摩拜的創始人套現15億的背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後來,韓寒跳出來抨擊這篇文章“這不光是在販賣焦慮,更是在製造恐慌”。但你會發現,不論有沒有這篇文章,現代人的焦慮已經夠多了,焦慮降低了我們對生活的體驗感,讓我們減少了應有的幸福感。
人人都有焦慮,為何我們會焦慮呢?其實,焦慮是源於人們對某些事物的慾望。因為想要得到某些東西,所以我們會有一系列不安的情緒和行動傾向,焦慮讓我們意識到不愉快的事情——不合預期的事情將要發生或可能發生,它會警告我們最好採取一些必要的行動。然而焦慮有健康和不健康的,健康的焦慮會讓我們做出恰當的舉動,不健康的焦慮對我們的破壞性極大,今天談論的就是擺脫這種不健康的焦慮,需要學會控制自己的焦慮感,而不是任由這種情緒將你控制。
當談論如何控制焦慮,本文主要展開以下五個方法:積極想像和模仿、分散注意力、成本-效益分析、問題解決法和自我接納法。
積極想像和模仿
積極想像,顧名思義,就是讓你想像事件發生後,積極的一面。例如:你要參加一場很重要的考試,你可以想像自己完全不緊張地完成了這場考試,或者你剛開始時會感到焦慮,但成功地應對並控制了這種焦慮感,繼而取得不錯的成績。
電腦分析師桑德拉,從13歲時就患有公開演講焦慮症,後來她就是用積極想像法,克服了演講焦慮。首先,她設想自己正和聽眾正常地溝通,沒有一點兒緊張感,通過這種設想,她想像到自己正在正常地演講,讓她不再那麼害怕。然後,桑德拉想到聽眾向她提問,而她也絲毫不緊張地做出了回答,大家對她的回答也感到滿意。通過這樣一種視覺化的想像,她看到自己能夠控制講話內容,而且還能控制自己的焦慮感。不斷重複這種聯想,桑德拉成功地以最低的焦慮感完成了她的首次公開演講,幾個月後,她居然開始期待公開演講的機會了,除此之外,你可以模仿那些在同樣情況下不會感到焦慮的人,要做到這一點,你要諮詢一下你認識的人,問問他們是如何最小化焦慮感的。當然,你還可以通過閱讀傳記和自傳來看看那些名人是如何克服自己的焦慮感的,主動和那些在異常緊張的情況下能保持鎮靜、放鬆心態的人聊聊,了解他們在面對緊急情況時會保持什麼樣的態度,看看是否你也可以用他們的方法來最小化自己的非理性恐懼。
分散注意力
我們產生焦慮情緒時,往往對某件事情十分專注和沈迷,但是,大腦不能同時關注於兩件事情,所以適時地轉移注意力能大大緩解焦慮。打個比方,如果你對在公共場合表演感到焦慮,是因為你把重點放在如何才能表現好,你可能會告訴自己,“我必須要做好,如果不能夠的話,那我就是一個無能之人。”但如果你沉迷於這種信念中——結果會表現得非常糟糕。然而,如果你只專注於表演的內容,你就會將你的注意力從如何表現轉移出來,你將不再那麼焦慮,至少是暫時不會,這就是人腦運作的方式——專注於某一件事,而不再為另一件事擔憂。除此之外,你還可以用漸進式的放鬆運動來轉移注意力。你可以選擇一個詞,找一個舒適的位置坐下,閉上眼睛,放鬆你的肌肉,慢慢地、自然地呼吸。當你呼氣時,不斷重複你所選的單詞或短語,專注於你的呼吸、你的鬆弛和讓你感到平靜的單詞或短語,嘗試無視那些令人擔憂的想法,如果它們入侵你的思維,你就會保持一種輕鬆和被動的心態,這樣嘗試10~20分鐘,每天嘗試一到兩次,當放鬆療法結束後,你的焦慮也會消失得無所遁形了。
成本-效益分析
人們在擔心遇到一些可怕情況時,往往會傾向逃避這種情況,但逃避並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增加焦慮感。好比說,你認為搭乘電梯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就會盡量避免乘電梯,每次見到電梯,內心的刻意避免,都在不斷對自己重申電梯可能帶來的可怕後果,這樣反而增加了恐懼感。然而,如果你冒險嘗試著去乘電梯,這樣嘗試幾次下來,你會發現其實沒有什麼可怕的,這就打消了你之前的顧慮,焦慮感也會隨之消失。因此,解決焦慮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羅列焦慮之事的利弊,每天看幾遍,說服自己去做的好處是大於不去做的,然後鼓勵自己冒著短期風險,通過克服這種恐懼感來收穫長期收益。
比如,杰妮是開車上下班的,她開車一直很穩當,沒發生過事故,直到有一天她的朋友瓊出車禍了,雖說傷得不重,但之後瓊再也不願開車了,後來,杰妮也開始效仿自己的朋友瓊,對駕駛產生了恐懼感,便不再開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杰妮進行了成本-效益分析,她將避免開車的所有弊端和冒險開車來克服自己的恐懼感的各種益處全都寫了下來,這樣做後,她發現克服開車恐懼感的短期不適要比永遠處於恐懼感中更有利,因為發生車禍的概率很低,但不開車上下班的不便卻很顯著。
成本-效益分析法會讓你的注意力放在焦點問題上,並阻止你只關注於這種有害的部分,從而鑽牛角尖。當然,並不是所有形式的焦慮都適合使用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來解決,但這個方法可適用於一些最糟糕的形式,如源於自我貶抑的焦慮,這種方法就大有裨益。
問題解決法
不少人有焦慮的情緒是因為他們正面臨著嚴重的實際問題或生活壓力,同時又不知道如何去處理或解決,而且,當你要求自己必須找到一種便捷、簡單或完整的解決方案時,你會感到恐慌。相反,你對這種絕對的解決方案的要求越少,你就能越從容地去尋找潛在的解決方案,並能從容地去嘗試,直到你找到可行的方法,而且你也不會產生嚴重的焦慮情緒。
曼尼事業很成功,但他對他的個人生活卻異常焦慮。他認為他必須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妻子,必須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必須照顧好年邁的父母,而且他還必須受朋友的歡迎。如果在個人生活中,他不能完美地做好任意一方面,他就會認為他會失去地位,別人也會看不起自己,因此,無論他在工作中是多麼能幹,有多少人尊重他,曼尼還是擔心自己在個人生活中會有什麼不足。
針對曼尼的情況,嘗試採取“問題解決法”。首先,認真分析已知的問題,那就是曼尼的困難源於他堅持認為他必須做到他認為正確的事情,否則他就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其次,看看有什麼明顯的解決方案,存在的困難是什麼。首先讓曼尼意識到他不能保證一切都會成功,尤其是在個人領域方面,因為個人關係不僅取決於他對別人做了什麼,還取決於別人對他會有做出怎樣的反應,也就是說,讓曼尼先停止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比如,他可以對朋友很好,但他的朋友也許不喜歡他或鄙視他。同樣,曼尼可以為他的孩子選擇“適合”的大學,而他的孩子也許並不喜歡,還會選擇輟學。因此,別人也許會對他做出“好的”反應,對曼尼來說,其實是徒勞無益的,然後,要找出幾個解決方案,並找出一些備選方案。
對曼尼來說,他要做的就是放鬆在個人關係上的要求,並正視自己的成功,同時意識到自己個人關係上可能產生的失敗並不足以影響他事業上的成功,在尋找解決方案這個部分,應該要花一些時間思考,需要檢查一下每個備選的解決方案是否可行,是否優於其他的解決方案,即使目前的一些解決方案可行,也要去尋找新的、更好的解決方案,如果假設可行的解決方案不止一種,還要繼續尋找備選方案,不能輕易放棄。更關鍵的是,要把解決方案付諸實踐,可以試驗性地嘗試你所認為的最好的解決方案,看看結果如何,如果你嘗試過了,但失敗了也沒關係,就不斷調整再嘗試,其實只要你去嘗試了,焦慮或多或少就會緩解的。
自我接納法
麗塔是一位出色的保險推銷員,她每年的業績成果至少占公司的1/4。她的未婚夫是幾家大型商業機構的管理顧問。此外,麗塔還是空手道黑帶高手,看起來,麗塔的人生很完美,但是,她患有嚴重的社交焦慮症。因為她的未婚夫結交的都是一些優秀的學術和商業專家,有著卓越的才能,博覽群書,幾乎精通各個領域,而麗塔只獲得了大專學歷。麗塔害怕自己會在他們面前說錯話,她認為他們一定會鄙視她的。麗塔抱有一種追求完美的理念,她希望不管她做什麼,大家都應該喜歡她,而且,她還會為尊重和讚譽不能維持下去而感到焦慮。為了緩解麗塔的焦慮症,在治療過程中,麗塔用的是自我接納法。
自我接納是當事人需要說服自己:“只要我還活著,在某種程度上,我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不管我表現良好與否,他人認可我與否,我都會選擇無條件地接受自己;我更喜歡獲取成功,更喜歡得到別人的認可,但是,我的價值並不是由自己的成就或他人的認可而決定的;我的價值只取決於我自己的選擇,我選擇活在這個世上,我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人。”
這種無條件自我接納法十分有效,因為只要你還活著,你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人,這是不容爭議的事實,因此,自我接納十分可靠——只要你還活著,你就能接納自己。
麗塔在進行自我接納之後,她說:“我認識到所有有關好與壞的定義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而且我們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選擇;我仍然會對自己的表現做出評價,但我會選擇不去評價自己;我不必那麼做,而且現在我已經意識到那樣做給我帶來的傷害,所以,我會盡可能不去評價自己。”
當你完全能夠控制自我,或控制自我評價時,你就不會因為失敗和遭拒絕而感到過度焦慮了,只要你願意,你就可以效仿麗塔的這種無條件自我接納的方法,盡量少給自己做出全局性的評價,你只需接受自己的存在性、人性和獨特性就好。
以上的內容,從中我們知道了,焦慮的產生是因為人們對某件事有慾望或渴望。渴望生活的優渥,因此有賺錢的焦慮;渴望家庭幸福,因此有被愛的焦慮;渴望才華被人看到,因此有自我展現的焦慮……
另一方面,適當的焦慮是好事,它能讓我們保持活力,採取積極的行動,但過分焦慮,就會適得其反。而解決焦慮的方法,說白了就是三個關鍵詞——接納、尋找、期待。接納自己並不完美,所以如果真的出現了不好的狀況,那也可以通過改變想法來接受它;尋找可以幫助我們克服焦慮的方法,多做練習,緩解焦慮;期待自己想要擁有的改變,同時真正去接受那些渴望改變的事物。總之,你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想法來控制焦慮感,你完全有能力賦予自己這種權限,所以,充分發揮這種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