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dit: 123RF


眾所周知,離異家庭的孩子長大成家之後也很容易讓自己的家庭再次離異。眾所不知的是,這個傾向是後天培育的結果(兒童在父母那裡受到的影響,長大後表現了出來),還是它是大自然的惡作劇(兒童可能從離異父母那裡繼承了某些基因導致有離婚傾向)。“離婚基因”雖然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已經被弗吉尼亞精神病學和行為遺傳學研究所的Jessica Salvatore和Kenneth Kendler的研究證實確實存在這種遺傳因素,論文發表在“心理科學”雜誌上。

為了探索這些神秘的基因,Salvatore博士和Kendler博士盯上了瑞典國家登記處。這個機構的數據庫儲存著所有瑞典居民的性別、出生年份、死亡年份、婚姻狀況、犯罪活動、教育和酗酒等信息。這裡面還收錄有被收養子女的生父母及養父母的具體信息。

利用這個數據庫,研究人員開展了艱鉅的分析任務,分析了19715名被收養的孩子的婚姻狀態,了解他們的離婚率,及離婚率是否和養父母或者生父母的離婚狀態有關。分析結果表明,與生父母不離婚的被收養孩子相比,生父母離婚的被收養孩子長大後離婚機率會高出20%,如果養父母離婚,則不會提高(或降低)孩子的離婚機率。

帶著這個結果,Salvatore博士和Kendler博士把分析轉向了養育著兄弟姐妹的家庭。正如預期的那樣,數據分析表明親兄弟姐妹之間的離婚傾向非常接近,而義兄弟姐妹之情沒有類似的關聯。他們統計後發現,如果一個生物意義上的兄弟姐妹離婚,兄弟姐妹的其他人將會比沒人離婚的情況下離婚的可能性要高出20%。同理,同一家庭長大的義兄弟姐妹直接是不適用的這個結論的。

Salvatore博士和Kendler博士認為,這些分析結果都指向一個結論,遺傳因素在跨世代的離婚“傳播”上起著重要的作用。這是在心理諮詢的的時候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因為即使某人從未見過自己的親生父母,要是他們在某個地方離婚了,一樣可以影響到他。


【文章參考】 煎蛋網
【文章翻譯】 幕後煮屎者
【文章整理】 AICL

發表評論

Subscribe to Posts | Subscribe to Comments

- Copyright © AICL社群娛樂集團 - 網站區 - Date A Live - Powered by Blogger - Designed by Johanes Djog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