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10月19號,隨著歐空局的斯基亞帕雷利號探測器“轟”地一聲在火星表面上留下人類的印記,地球上熱心的居民又一次被告誡宇宙有風險,入行需謹慎。作為人類科學和技術的集大成,航天工程中的意外可謂恒河沙數,不論地面上計劃如何周密,上天之後永遠有足夠多的變化導致事故。有些事故回溯起來讓人們以淚洗面,以頭搶地,不過在飛天半世紀裡,也是有很多尷尬的,不那麼痛苦的事件,單獨拿出來倒是也能在嚴肅的科學界當做極客們的笑話。下面就列舉八大尷尬的事故。
第一、先鋒號事故
1957年10月4號發射的“人造衛星一號(Sputnik 1)”讓蘇聯人的航天從0變成了1。儘管這個小衛星大小只有一個足球,還只能發射一種信號,不過其意義大於其功能這是毋庸置疑的。蘇聯人能把衛星放到軌道上,就能把核彈發射到西方國家任何一個角落,頓時西方人發現自己的天空都覺得陌生了,似乎在被漸漸染成蘇維埃紅。
西方的燈塔國哪能嚥下這口氣。於是趕忙支起自己的先鋒號火箭,準備在航天領域分離追趕。可惜這個先鋒號真不是個東西,當時臨近發射的時候還沒通過驗證。這就像在遊園會裡的那種穿麻袋跑步的小孩一樣,不夠這次還帶了眼罩,一隻手綁起來,鞋子釘在地上,然後旁邊的蘇聯小孩短袖、短褲、釘鞋全副武裝,還搶跑了一段。
倒不是美國沒有合適的發射載具,三軍都有驗證過的火箭,只是白左們不願意看著軍方的科技發射衛星,其實話說回來還是艾森豪威爾自己作。1957年是全球地質年,力求用最新的科技探測全球地形。艾總統明確說明,這個先鋒一號衛星啊,是為了民用項目,和平的項目。所以用軍方的導彈發射民用的火箭,想想都是在打自己的臉。另外還有就是艾總統想太多,覺得衛星肯定會飛躍蘇聯的領空,畢竟在軌道上嘛。如果是軍方的,會不會惹蘇聯人抗議呢?前一陣子自己拍過去的氣球和飛機都太多了,再發個火箭豈不是宣戰?這次還是保留民用性質吧。
其實先鋒火箭一開始也是海軍設計的,不過改為民用了,加了推力和操控。先鋒1號衛星相比蘇聯的第一顆要小得多,只有1.4公斤,只有西柚那麼大。不過小歸小,裡面的東西不少,有一對發射機,溫度計,水銀電池,甚至還有幾片小太陽能板。上軌道後,它不光能發布簡單的信號,自己的溫度和參數也能發回來。
前提是能發射上去。
1957年12月6號,蘇聯發射後的兩個月,美國人驕傲的吧自己的先鋒火箭樹立在卡納維拉爾角的新發射場。隨著倒計時數到0,巨大的火焰從火箭的菊花里噴湧而出,巨大聲響中火箭直直上升,向著太空飛去。飛了大約1.3米,先鋒號覺得太空不值得自己大費周章,乾脆就摔了下來。燃料罐在巨大的重力壓迫下破損,上層火箭傾倒在發射台上,整個發射台一片火海。
先鋒一號衛星倒是很歡快地跳到發射台的旁邊,邊自嗨邊記錄著自己的溫度。
第二、雙子座9A
1966年,東西方的太空競賽進入白熱化。為了肯尼迪的“此旬嫦娥蟾宮會”,NASA決定應該教一下宇航員們在軌道上對接交會。於是就有了雙子座計劃,目的是讓兩人在太空中生活14天,並且其中練習出艙行走和航天器交會。
其中最有戲劇性的是雙子座9A任務。這任務一開始就不平常。本身計劃練習對接的無人目標衛星沒有發射成功,在天上炸了。然後原定的兩人組的大組長在飛行訓練中墜機了,臨近發射才告訴候補航天員頂上。不過候補航天員不簡單,是後來著名的托馬斯·斯坦福和尤金·謝爾南。
為了趕進度,NASA臨時發射了一個對接目標航天器ATDA (Augmented Target Docking Adapter)這次發射倒是順利,ATDA進入了離地259公里的軌道。入軌後,參數表明有個東西出了意外,什麼該脫落的沒脫落。因為沒有造成意外,所以任務組表示宇航員上去看看。
兩天后,1966年6月3號,雙子座9A發射。發射順利,變軌順利,宇航員工作正常,雷達接觸ATDA,雙子座追趕ATDA。直到距離ATDA 900英尺的時候,航天員發現玩兒脫了,ATDA在發射的時候整流罩沒脫離成功,兩片的整流罩卡在了ATDA上。有一片打開一半,另一片被打開的帶子卡在ATDA上,成了這個樣子。
目標器變成了太空鱷魚,對接演練自然是完成不了了。最可惜的是,這個整流罩看著就像是敲一下能脫離的,兩名宇航員也訓練過出艙行走。儘管兩名宇航員在任務中不斷情願,說自己只要開著雙子座弄一下就可以造福後面的同誌了,NASA還是覺得整件事情風險太大,取消了所有的任務。要是兩位膽大的宇航員成功敲掉整流罩,就真的功德無量了。
第三、阿波羅登月模擬器
月球登陸前最重要的一個演練,就是,練習怎樣登陸月球。月面著陸這最後一步怎麼演練呢?怎樣才能在1個G的環境裡模擬1/6G的行動呢?電視模擬器沒有那種直觀的感覺,所以還是要飛的。NASA拜託貝爾飛機公司做了一個月面著陸測試載具(LLRV),也沒說要做成怎樣。貝爾公司也努力,14個月就把LLRV做出來了,1964年到1968年給阿波羅宇航員來訓練著陸,這個時候真正的阿波羅著陸器還沒建出來呢。
LLRV這個名字太長了,大家乾脆叫它“飛行床架”。要說這個飛行床架也真不是個東西,和真的床架也沒差了。四隻腳是鋁合金支架杵著的,駕駛員是坐在露天座椅上的,中間在雲台上安裝了一個通用電氣的CF700-2V的渦扇引擎。計劃是用這個4200磅推力的渦扇引擎把整個床架飛到1200米的高空,然後減油門,模擬1/6的下降重力。期間宇航員可以用床架上的兩個過氧化氫火箭模仿下降任務的細節,直到整個床架降落在地上。
理想很豐滿,但當時的電控系統爛得一比。雖說床架能爬升,懸停和平移,可這都是力氣活,稍不留意就操縱過度,在離地低的地方很容易機毀人亡。事實上也真出過墜毀的事情,那是在1968年的5月6日,休斯頓旁邊的艾林頓空軍基地。LLRV床架在例行訓練的時候出現了推進劑洩露事故。這個時候床架離地200英尺,大約60多米。推進劑洩露後操控面也失效了,床架開始歪向一邊,迅速下墜。正在訓練的宇航員沒有一絲絲猶豫,立刻拉動彈射座椅,在墜地前幾秒鐘彈射升空,4秒後降落在燃燒的殘骸旁邊。然後這位宇航員跟沒事兒一樣回辦公室寫報告去了。
順便說一句,這個宇航員是後來阿波羅11號的指令長,尼爾·阿姆斯特朗。
第四、天空實驗室
看到這裡極客們都知道為啥了。作為NASA歷史上出名的阿斗,天空實驗室可謂身世浮沉。1973年5月14日在截了一半的土星5號上發射。作為無人載具的天空實驗室的唯一工作,就是上天后打開太陽能版,準備好艙室等著宇航員來。結果這一簡單的工作天空實驗室都沒做好。
這次出名的發射失誤首先導致天空實驗室的隔熱簾子被扯掉。這個簾子不單單是保護加壓艙不會被微流星破壞,更主要的是反射過多的太陽光,維持艙內溫度不至於太熱。扯掉的簾子碎片還掛掉了左邊的太陽能板,卡住了右邊的那半邊。所以作為一次無人發射任務,天空實驗室算是失敗了。
等5月25號第一批宇航員來到天空實驗室的時候,他們帶了一個神奇的修補工具,一把太陽傘。因為過高的溫度把艙內的塑料製品烤焦了,宇航員們第一次進入的時候都是帶著防毒面具的。他們把這一把大太陽傘從一個工具艙門裡推到外面,然後旋轉打開,遮蔽了大部分的陽光,慢慢艙內的溫度就下來了。之後他們又開展了幾次艙外行走,用錘子敲掉了卡住的殘片,強行修復了右半邊的太陽能板,於是天空實驗室勉強能開始工作。
你以為天空實驗室多舛的命運就這樣了?圖森破了。1974年2月8號,最後一批宇航員離開天空實驗室後,大家想著要不趕緊把航天飛機開發好,送個助推器上去,吧天空實驗室推到更高的軌道上?結果翻翻黃曆,夜觀星象,一個英國數學家預言說1970年代可是太陽活動高發期,大氣層會由此膨脹,會增加天空實驗室的阻力(你以為太空裡都是真空嗎,圖樣了吧),然後就不知道能不能再撐到航天飛機發射了。
NASA拿著黃曆一看,我去真的。增厚的大氣層不光會讓天空實驗室早日墜落,而且還會以一個詭異的姿勢墜落,NASA還沒有辦法操控。雖然碎片砸到某個人只有6000億分之一的概率,不過飛過一個百萬人以上的城市則有1/7的概率。NASA趕緊打開天空實驗室的操控平台,給通訊設施充好電,一邊改變軌道一邊計算可能的著陸點,直到耗盡最後一點燃料。
NASA一開始想瞄準著印度洋下去,結果最後一刻燃料比預想的少了那麼一丁點,天空實驗室就墜毀到澳大利亞的珀西了。倒還好,沒有人受傷,不過負責撿殘骸的澳大利亞環保局給NASA開了一個400美元亂丟垃圾的罰單,NASA還拖欠了30年。想想NASA給珀西居民上演一場全世界最大煙火秀,這400美元還要倒付?
第五、哈勃望遠鏡
啊,哈勃。1990年代哈勃被認為是最大的裝飾工程,因為它幾乎是NASA有史以來耗資最大的單個任務之一,耗資從一開始的4億蹭蹭跑到10億多,結果照片也沒拍幾張好的。就像你花了買佳能1D的價格,結果賣家給你送來一個小孩玩的針孔相機,箱子裡還多放了幾個石頭。
幸運的是,地上的科學家立刻就發現問題所在,是主鏡頭的一個小瑕疵導致了一點形變,所以聚焦一直是個問題。工程師在地上做了一幅給哈勃的眼鏡,讓1994年奮進號的宇航員帶上了太空。這個眼鏡全稱是“太空望遠鏡同軸光學矯正器”,直接由主刀宇航員塞進哈勃的肚子裡。
第六、火星氣候探測者號
當公制單位一統天下,燈塔國還一如既往使用英治單位,直到撞了南牆。
1998年12月11日,火星氣候探測者號發射升空,前往火星探測其氣候數據,並給“火星全球探測者號”和“火星極地登陸者號”充當和地球的中繼站。從發射到變軌各種指令都沒有問題,只剩下火星載入軌道了。正當大家準備歡呼的時候,氣候探測者號在1999年9月23號突然就和地面失去聯繫了。後來大家發現是探測器太低,衝進火星大氣層燒掉了。
為啥會這樣呢?原來是NASA在阿波羅之後就改公制單位為主了,在設計這個氣候探測者號時也是用公制單位計算每次點火時間和力量的。但是承包商洛克希德公司是英制單位的死忠粉,在計算和設計零部件的時候是英制單位。結果NASA說我要N牛·秒的推力,洛克希德的推進器給了N磅·秒,一下子給了多了3倍。然後火星載入軌道沒進去,進到大氣層裡面了。
所以說公制大法好,退英保平安。
第七、起源號探測器
起源號探測器是NASA在世紀初發射來探測太陽風粒子的探測器。從2001到2004年,起源號一切任務都完成得很出色,其主要任務是用密度最小的固體——氣凝膠來抓住速度奇快的太陽風粒子,以便送回地面研究。收集任務結束後,氣凝膠盤折進返回艙裡,然後返回艙和探測器分離,回到地球。
2004年9月8日,返回艙以秒速11公里進入俄勒岡州的上空。按原計劃,空氣阻力降低返回艙速度到接近音速,然後減速傘蹭蹭打開。不過為了防止降落後的污染,NASA決定使用冷戰的“天鉤”,即用直升機把正在下落的減速傘連著返回艙一起抓住,然後不接觸地面帶回實驗室。
又是一個理想豐滿腦洞大的計劃。返回艙進入大氣層後,減速傘機構卡死。別說天鉤了,直升機駕駛員只能眼睜睜看著返回艙從前面“唰”地飛過去。最後返回艙以時速311公里的高速徑直砸到了尤他州的地面。堅固的返回艙艙體被砸破,想著花樣保護的樣本艙也破損了。
還好尤他州的荒漠地不是很硬,返回艙只是砸開,沒有雜碎。最後回到實驗室的樣本雖然有些污染,但是還是搶救回了一些珍貴的太陽風粒子。
NASA發言人的厚臉皮在這次事件中被充分顯現出來。他在事發當日說起源號是一次圓滿的任務,勝利的任務。是,任務圓滿完成,就是最後水花沒壓住。
第八、獵兔犬2號
最後的最後,讓我們懷念一下故去的獵兔犬2號。這個火星探測器是有史以來最“草根”的探測器有著最勵志的發展史和最可惜的結果。繼承達爾文環球座駕(HMS Beagle,獵兔犬號)的衣缽,獵兔犬2號由英國開放大學教授科林·帕林覺博士帶頭,萊斯特大學研製,為了歐洲人對於火星的好奇和熱情奔向紅色的不毛之地。
獵兔犬2號的牛逼之處在於,這是個完全的民間活動。儘管有幾個大的航天公司的介入,如果沒有帕林覺博士的牽頭和帶隊,恐怕這個探測器永遠沒有辦法升空。帕林覺博士為了增加公眾對於火星的興趣,甚至邀請Blur樂隊為這次任務譜寫了一首小歌,用來作為獵兔犬的呼號。連搭載用來校色的色板都是藝術家Damien Hirst 手畫的。
最終整個項目成功籌款6600萬英鎊,只有2200萬是從英國政府那裡討來的。這一點錢放任何一個國家的航天局裡都是牙膏錢。但是憑藉著這一點點錢,帕林覺博士他們製造除了一個33.2公斤的蛤蜊狀探測器,為了是能方便在任何一面落地。落地後展開4片太陽能板,一個相機搖臂,一個岩石採集器,還有一個光譜分析儀。最後這個小探測器還有一個更小的“寵物”,一架繫著繩子的小車,可以離開探測器母體幾米,然後就需要拽回來了。
2003年6月2日,獵兔犬2號搭載在歐空局的火星快車探測器上升空。在火星快車進入火星載入軌道前6天,獵兔犬2號脫離火星快車,在2003年聖誕節開始自己的大氣層載入任務。
然後就沒音訊了。
傳訊,下議院聽證,各種官僚事情弄了好多,大家還是不知道獵兔犬怎麼就這麼沒了。獵兔犬2號之父帕林覺博士操​​勞過度,於2014年去世。去世後的幾個月,2015年1月,NASA的火星偵察者號探測器發現了獵兔犬2號的著陸地,並且證明帕林覺博士的設計抵禦住了大氣層載入的高溫和極端環境,成功著陸。不過著陸之後的事情就不是計劃內的了。
NASA和獵兔犬2號的班組商量後,討論出了這樣的一種情況。獵兔犬2號成功打開降落傘,緩沖氣囊成功充氣,著陸器成功接觸地面。不過有著特殊氣囊使用技巧的NASA有經驗,他們說可能獵兔犬2號比原計劃中彈跳更多次,或者彈跳更狠。彈起的氣囊帶著探測器可能再碰到降落傘,傘繩和氣囊纏繞在了一起,也可能彈到氣囊漏氣了還在跳。總之是氣囊洩氣後,沒有按照原計劃收起來,結果在纏住了艙蓋,還擋住了太陽能板受光。太陽能板沒有光,就沒有辦法給探測器充電,於是乎獵兔犬就沒能夠向地球發信號了。
想想大家冬天被被窩纏住的場景,可能和獵兔犬2號差不多吧。
後記
所以這些尷尬的事情我們學到了什麼?老生常談一點,就是說太空很神秘,宇宙探測很難,一點小細節的疏漏都能造成巨大的過失。實話說,回憶起這些曾經輝煌的失敗,才能更加激勵起現在的航天人們用更大的熱情和更大的決心走好現在的一步步。正是因為過去,失誤是那麼的經常和不可捉摸,現在和未來航天事業的成功才是那麼的引人注目。

發表評論

Subscribe to Posts | Subscribe to Comments

- Copyright © AICL社群娛樂集團 - 網站區 - Date A Live - Powered by Blogger - Designed by Johanes Djog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