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識】蜂群彷彿是個超級大腦



蜜蜂大腦比起人類大腦雖然還是簡單了點,但新研究發現,整個蜂群就像一個巨大的大腦,而每隻蜜蜂的作用就像人腦中的神經元。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研究者們將通常用於人類心理研究中的理論模型拿來解釋蜂群行為,這並不是科學家第一次用人類心理學定律解釋動物的行為。
心理學中有個韋伯定律(Weber's law),它說的是同一刺激差別量必須達到一定比例,才能引起差別感覺。說得通俗一點:讓你拿一個蘋果和拿三個蘋果,你肯定會注意到其中的重量差異;但如果有人悄悄地把幾個蘋果放入原本就很重的袋子裡,你很可能不會察覺到。韋伯定律也同樣適用於其它動物,包括哺乳動物、魚類和鳥類。但目前還沒有人研究這一定律在蜂群中是否適用。
為此,研究者們觀察了歐洲蜜蜂(Apis mellifera)尋找新巢時的行為,分析它們在不同質量的新家之前做出選擇的速度,並觀察數據是否符合某些心理學定律。


CREDIT: 123RF
除了韋伯定律之外,研究者還分析了皮朗定律(Pieron's law)和席克定律(Hick's law)皮朗定律說的是如果兩個選項質量都很高,人們做出選擇的速度會更高;而席克定律說的是如果選項增多,大腦做出選擇的時間也會變長。
人腦做出決定時,需要神經元發出一系列電化學信號。而蜜蜂選擇蜂巢時,也需要偵察蜂通過搖擺身體發出信號。而研究團隊發現,這兩者都符合心理學中關於決策的普遍規律。
主要研究員、計算機科學家Andreagiovanni Reina說,“此研究也支持了蜂群類似一個完整有機體的觀點,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超級有機體,由大量充分發育的自主有機體組成,這些自主有機體通過互動,促使超級有機體做出集體反應。”
分析大腦與蜂群之間的關係,能夠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大腦是如何做決定的。不過這個研究只是通過少量觀察做出的計算模型而已。如果未來的更多數據也能支持這一觀點,將有助於心理學的進一步發展。
就算我們沒能發現兩者的更多聯繫,至少觀察蜜蜂尋找新家的行為,比觀察神經元的活動要簡單多了。
該研究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



【文章參考】 煎蛋網
【文章翻譯】 蛋奶
【文章整理】 AIC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