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常給自己加油
一年前,我在簡書註冊成為用戶,經常瀏覽一些文章,類擬於@Angie_我所理解的生活, @Kris在路上的相關勵志文章。看了這些文章之後,並按照裡邊所說的方法去實踐,發現真的有效果,它們真的能夠改變我。
然而像這種勵志的文章和故事,只是看一篇二篇,對於改變自己的幫助,其實不大的。可能頭一二天,非常奮興,渾身是勁,馬上去做,但是過幾天之後,整個人的狀態又打回原形了,這是可能是大家所說的打雞血吧。
經過一段時間實踐,我堅持過,又放棄過,周而復始。後來我總結出來一個經驗, 勵志的文章和故事不能只看一篇二篇,要經常看,天天看。為什麼呢?它們能給我動力,它們是我的精神糧食, 在我疲憊的時候,鼓勵我向前; 在我懶惰的時候,鞭策著我。
勵志的文章是我人生的明燈,它們能在黑暗中給我指明方向,我需要它們時常都要亮著。
看了《喬布斯傳》, 如果你成為喬布斯機率只有1%, 那你就看100篇,或者把《毛澤東傳》,《對小平傳》...等100個名人傳記都看完, 而且要天天看.....。
要改變自己,不是一時半會可以做到的,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是持久戰。要在自己抗爭的漫長道路中,需要有人給我們指向,需要給我們鼓勵, 這樣我們才能順利打勝仗。
所以要定期要給自己補血,要給自己加油,最好每天都要原地滿血復活。
二.把要堅持做的事情下定義
把要堅持做的事情,下定義,給它們貼標籤。類擬於 買東西要付錢,吃飯前要洗手那樣。
洗手和吃飯,為什麼這兩件事情有聯繫呢? 因為我們要健康,不想把臟東西吃到肚子裡邊去, 所以要洗手。那買東西和付錢呢? 去買東西,如果不付錢,警察蜀黍會抓你的喔。
通過@馭爺提供的方法,先找出興趣愛好之後。打比方學吉他。那我們就它定義一下。
學吉他是你的每天第四頓飯。之前是早餐,中餐,晚餐。現在變成 吉他餐,早餐,中餐,晚餐。
三.喜歡的和不喜歡的綁在一起做
記得小時候,生病的時候, 醫生給我開了許多藥。那些藥的苦味,我到現在還記得,苦得要命。那時,我媽使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撬不開我的嘴吃藥, 後來她苦口婆心的說服了我,答應我吃完藥之後,給我買糖。
現在的小朋友比我們幸福多了,吃的藥都加了糖的,很少會存在拒絕吃藥的情況。
如果有一些事情,不喜歡去做, 但一定要做的話,那就把它和喜歡做的事情,綁在一起做。就像小朋友那樣,服用帶有糖份的藥。
四.設定時間點
我們每天生活和工作中,都會有固定的時間點。比如早上6點起床, 9點上班, 18點下班等。一定要好好利用這種固定的時間點,只要和下定義的方法一起使用,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聽說過斷捨離嗎? 就是它,三分鐘斷捨離。
現在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經驗:
我在固定的時間點前或後幾分鐘設定鬧鐘。上午9點上班,在上班之前3分鐘,設定一個3分鐘的斷捨離,用於整理辦公桌和電腦,把沒用的東西,全部丟垃圾桶。
在18點下班時,我給自己設定一個5分鐘用於學漫畫, 練習畫畫,畫完才能下班。
久而久之,我發現整理和畫畫是在不知不覺當中完成的, 我的辦公桌比干淨以前多了,畫畫的水平也提升了。
每天不經意的幾分鐘, 卻讓我得到許多意外的收穫, 我做出許多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把三分鐘斷捨離的理念,全部運用在起床後,上班前,下班後,吃飯前,睡覺前.....。
起床後, 打豆漿;上班前,斷捨離;上班後,三分鐘做工作計劃;下班前,三分鐘做工作總結;下班後,五分鐘畫畫;吃飯前,三分鐘看新聞;睡覺前,刷牙.....。
五.分散獎勵
每當我們肚子餓的時候,在吃第一碗飯時,吃飯的感覺好幸福。隨著第二碗飯開始,吃飯的幸福感會逐漸遞減,到最後,吃飽了,不想再吃了,吃飯的幸福感也就沒有了,這是我們經常說的邊際效應。
我們要堅持做某件事情時,應該訂定一個考核機制。定期獎勵一下自己,鼓勵自己繼續堅持。之前有人提過,一個星期獎勵一次,比如說買件衣服,看一場電影什麼的。其實一星期獎勵一次是有點長的,會出現獎勵還沒有到來之前,估計我們已經放棄了。
那為什麼不每天將勵一次,或者每次做完就馬上獎勵呢?。
19世紀早期,俄國科學家巴甫洛夫進行了最著名的狗對鈴鐺引起條件反射的實驗。當一隻飢餓的狗看到食物時,它就會流口水。但對於其他的刺激,如鈴聲,狗就不會流口水。然後一段時間內巴甫洛夫在給狗餵食物的同時搖鈴,狗每次都會作出流口水的反應。到最後,巴甫洛夫只是搖鈴而不給狗食物,狗仍然會流口水。
每次做完,馬上得到獎勵,堅持一段時間後,就像巴甫洛夫的實驗那樣,我們的注意力會集中在獎勵上面,要堅持做的事情會在不知不覺當中就完成了。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都是充滿了荊棘與坎坷,我們曾經無數次要放棄,無數次躲在落角里哭泣,是我們因為覺得改變自己很痛苦,很難做到,但是環境卻逼著我們去做,與其反抗,不如接受。只要我們能夠轉移注意力,就會在不知不覺當中就成功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