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行星上的物種在隨著人類活動不斷滅絕,但是根據一項新研究,人類也觸發了新物種的快速發展和出現。
新研究發表在Proceedings of Royal Society B上,其中總結了人造物種的起因,並且探討了為何新演化出來的物種無法替代滅絕的野生物種。
很多例子都顯示人類可以通過意外引入、動植物馴化、非自然選擇或者諸如城市中心這樣的新生態系統等機制促進演化。“通過人類活動產生的'人工'增加的新物種不可能抵消'自然'物種的損失。確實,很多人可能會發現人造生物多樣性就跟人造滅絕一樣令人恐怖,”研究作者,哥本哈根大學宏觀生態學、進化及氣候中心的Joseph Bull在新聞發布會中說到。
全新蚊子品種
煮個栗子,倫敦的家養標配蚊已經適應了地鐵系統的生態環境,而且繁殖出一群地下蚊類。它們被稱作“倫敦地下蚊”,它們跟地表的蚊子之間無法相互交配,而且已經被視作一個新品種。
“我們同樣能看到馴化帶來的很多新品種。根據一項最近的研究,全世界40種最重要的農作物中,有至少6種就是全新的物種,”Bull說。
更重要的是,打獵導致的非自然選擇可以讓動物誕生新的屬性,這最終將會帶來新的物種。有計劃的意外物種轉化同樣可以產生雜交物種,因此在過去三個世紀,歐洲有著無數新植物品種出現和滅絕。
雖然我們無法計算人類活動到底觸發了多少物種形成,但是造成的影響是相當大的,研究團隊說。
“在當代大環境中,環保人士已經無法滿足於'物種數量'這一衡量方式了,因為它無法反應生物多樣性的很多重要方面,”研究作者,昆士蘭大學生態學助理教授Martine Maron說。“單純追求物種數量的平衡時無法接受的,如果我們將野生動物跟同類的馴化品種相比較的話。但無論如何,在考慮物種滅絕的同時,將物種形成納入考量,顯然對更好理解人類活動對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有著重要作用。”
【文章來源】煎蛋網
【文章整理】AICL集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